DMP vs CDP,它们到底有没有区别

 

CDP是什么

 

 

在DMP概念正火的时候,又杀出来一个新的名词CDP。很多朋友问我,CDP是DMP吗?

CDP是Customer Data Platform的缩写,顾名思义,这个平台主要聚焦在客户数据上。

如果严格按照这个名字来抠,customer data是远远小于DMP中的data的,因为没有买你的东西的,不能算是顾客,只有买了东西才算顾客。从这个角度上看,CDP更类似于CRM中的数据管理部分,而不是DMP。

不过,CDP显然不会只有这么一点点“野心”,若是跟CRM类似,那也没必要再创造一个新的名词了。

因此,我们首先看看CDP和CRM有什么差异。

CDP vs CRM

我们在解析这些名词的时候,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即所有的名词都会随着历史的演进,其含义同样发生变化,或是被用于不同目的下的解读,因而难以呈现出一个统一的样貌。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这篇文章里面的比较只能对其核心含义进行比较,而不能对其引申的含义作比较。例如,CRM可能已经被赋予了各种各样更新的功能和能力而偏离了它最初的作用,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能称之为CRM了,至少不是被广泛接受的CRM的概念。

CDP与CRM的最大差异,在于两点:一、人;二、触点。(关于什么是触点,请看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DMP101之一:DMP的本质是什么。)

传统CRM是两类人群的单一触点。即客户和潜在客户在他们购买商品过程中与企业的接触、沟通及互动,触点主要就是销售界面,如销售人员。

CDP,严格意义上同样是两类人群(但扩展含义的CDP则包含更多人群了,我们后面将DMP跟它比较的时候再提),和多个触点。人群,同样是客户和潜在客户,但CDP 所指的潜在客户,要远远比CRM的范围要广。其次,CDP的触点也不仅仅限于销售界面,而是营销界面相关的触点都包含在内。

具体而言,CDP的潜在客户,不仅仅是填写了销售表单,明确了销购买意愿的那一类传统意义上的潜在客户,也包括很多企业所说的注册但是没有付费的人群;或是连电话号码都没有留下,却已经在企业的自有营销界面(owned media)上的各个触点有很多互动的人群。因此CDP的人群范围更广,而且不像CRM要用PII信息(例如电话号码)来区分不同的客户,而是必须利用其他的匿名ID来进行区分。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

这里提到了owned media,是指企业自己所拥有的媒体,例如,企业自己的网站、app、公众号、小程序,对于这些媒体,企业都有较为完全的控制;而企业在知乎、头条上开的企业号什么的,也勉强算。投放的广告、知乎和百度知道上有企业介绍的回答等等,则不算,因为前者是paid media,后者是earned media。

触点方面,CRM主要是销售界面,而CDP则扩展到营销界面上的触点(刚刚讲的owned media),比如微信公众号呀、小程序呀、企业官方网站的宣传性频道之类,都是CDP要收集相关人群数据的阵地。传统CRM不包含这些领域,直到有人提出sCRM之类的概念,但这个如我们前面所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RM了。

CRM有营销管理的功能,比如Pipeline管理,销售跟单的商务管理等等,这些CDP则不怎么涉及。CDP更偏重于营销,而CRM更偏重于销售管理和商务流程。

可见二者区别是很大的。

 

 

DMP vs CDP

光从CDP和CRM进行比较,你可能认为CDP很类似一个DMP。这个观点没问题,CDP与DMP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确实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们先看看,按照被普遍接受的严格定义,CDP和DMP有什么不同。

首先,CDP和第二、三方DMP是完全不同的(以广告主为视角的第二、三方DMP——谈第几方DMP,必须首先确定视角是谁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比性。这个小节标题里面的DMP vs CDP中的DMP,指的是第一方DMP。

即便是第一方DMP,跟CDP也有不同。

最大的不同同样在于人群和触点。

CDP的人群,不包括营销端广告投放所面对的受众人群,而第一方DMP,是要包含这部分人群的。

而触点,显而易见,CDP不包含广告投放这一类触点,第一方DMP则不然。

这或许是一般意义上第一方DMP和CDP的最大差异。

 

 

不过,第一方DMP可能也有不如CDP的地方,主要是第一方DMP理论上不存放实名信息,而CDP与CRM类似,是要存放PII信息的。因此,理论上第一方DMP更多用来做广告推广,而CDP则负责潜客转化和老客找回。

具体看第一方DMP,CDP和CRM的差别,如下所示:

 

 

但……,今天的从业者们,已经不那么严格的区分第一方DMP和CDP了。我们接着看。

DMP和CDP的混用

我们前面讲的都是在很严格定义的情况下,DMP、CDP以及CRM之间的差异。

可是,每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都不想只提供被严格的定义限制了范围的产品,因此DMP开始存储实名信息,CDP开始记录广告触点上的受众行为,CRM也开始具有了多触点人群管理功能。

大家有一些不分彼此了。

第一方DMP一旦存储了实名信息,以及记录这些实名背后的各种行为信息,尤其是各种围绕交易做出的行为(查看、比较、收藏、咨询、领取或者使用优惠券、购买等等),那么它就有了CDP的功能,也就成了一个加强版的CDP(因为比CDP多了追踪广告相关触点的能力)。

CDP一旦开始记录广告触点上的手中行为,也就成为了一个加强版的第一方DMP,道理跟上面一段是一模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其实把CDP和第一方DMP混用了。由于相关解决方案服务商自行的功能扩展,CDP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CDP,它也可以用于广告投放相关的目的;第一方DMP也不只是做投放,同样也能做自动化的潜客培育和客户运营。它们已经成了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之后的不同命名罢了。

 

 

上图:如果不那么严格定义第一方DMP和CDP,它们二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不过,总体看,当我们以一种很笼统的方式谈及DMP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这个事物是解决前端的营销获客问题的,而CDP则更聚焦于负责客户、潜在客户、会员、用户的运营和再营销。

所以,业界也倾向于认为,DMP是AdTech(广告技术)领域的解决方案,而CDP是MarTech(营销技术)领域的解决方案。

中国,CDP成了第一方DMP的一个事实上的子集

如果你问我,中国目前的CDP和第一方DMP的现实是什么样的。我会说,CDP看起来更像是第一方DMP的一个子集。

原因是,今天的第一方DMP为了打通人群数据,不得已一定要收集并且记录人群的PII信息,这使它们几乎都拥有CDP的相关能力。

而CDP则不一定拥有广告触点的数据获取功能(部分CDP目前确实都没有强调这一功能,而另外一些CDP则拥有此功能),这使CDP涵盖的人群数据比第一方DMP要小。

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一点差别了。

综上

综上,当你把CDP说成了第一方DMP,不用担心有什么大问题,反之亦然。但把CDP说成CRM还是不可以的,另一方面,CDP也和第二、三方DMP完全没有关系。今天CDP这个说法也引起业界关注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似乎比传统的CRM更符合数字化转型的潮流。

IPv6是什么?如何解决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的问题?它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机遇,又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哪些新图景?《经济参考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万物互联开启智慧新图景

“未来,人工智能从你出生那天就认识你,读过你所有的电子邮件,听过你所有电话录音,知道你最爱的电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人工智能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大数据分析……基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变革再次提上日程。当前全球正在加快布局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体系,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下一代互联网体系变革将带来哪些新图景?又有哪些新挑战?

社会变革:人工智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屏幕中与你对话的可能是“机器人客服”,新闻稿件的作者可能是“机器人记者”,快递包裹的分拣员可能是“智能分拣机器人”。这些场景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从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到生活方式更加便捷,生产成本更加低廉,基于互联网深度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变社会生活,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新图景。

 

 

屏幕中与你对话的可能是“机器人客服”,新闻稿件的作者可能是“机器人记者”,快递包裹的分拣员可能是“智能分拣机器人”。这些场景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从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到生活方式更加便捷,生产成本更加低廉,基于互联网深度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变社会生活,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新图景。

随着“互联网+”等政策的部署和落实,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从概念走向实践,在产业经济领域引发变革,不断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业内人士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全方位覆盖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出现,对经济结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如同工业时代的蒸汽机,人工智能在数字化时代的作用正日益凸显。第四次工业革命很有可能就会是人工智能。”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曾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第一次这样的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就是蒸汽机的出现,第二次则是灯泡、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有了电脑、互联网,第四次工业革命很有可能是人工智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近日在人文清华讲坛演讲时谈到,随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物理空间、生物空间和网络空间正在深度融合,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它的技术发展和扩散的速度,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薛澜说。

万物互联:物联网开启智慧生活新图景

百度推出自动驾驶计划、阿里探索无人零售、腾讯聚焦人工智能……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今年召开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谈到,互联网企业瞄准新技术和新场景纷纷做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布局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明确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战略目标和时间表,着力推进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发展进入新时代。

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无现金社会……得益于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变了样。不用自己开车,无需雇佣司机,汽车本身也是“驾驶员”。这个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已经变成现实。

“新科技发明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开启了更加智慧的生活方式。”邬贺铨谈到,手机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正是在“窄带”物联网标准出来以后,渗透到消费领域的具体应用,引领着智能社会的到来。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说互联网让人与人的沟通不再受时空限制,那么物联网则让物物相连成为现实,从人与人,到人与物,再到物与物,万物互联时代正在来临。

安全之盾:IPv6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对就业、伦理、治理方面的影响,其他国家感受到了,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薛澜谈到,“着眼创新的同时,还要考虑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线上”网络和“线下”生活正在深度融合,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相互交织。人们在互联网上变成了“透明人”,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互联网“记录在案”,导致人们在网络空间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谈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凸显,大数据收集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泛滥,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不小的挑战。

在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中国曾走在前列。2000年底,“中国高速互联研究实验网络”项目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个地区性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络;2003年前后,清华大学等单位承担了“973”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2008年底,国家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试商用项目,上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几十个互联网企业加入其中,建成了大规模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吴建平坦言,尽管我国较早开展了IPv6试验,但目前我国IPv6普及率并不高。从互联网产业实际发展来看,重实践应用轻基础理论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流于表面,在运用互联网时显得比较粗犷。“一些企业对互联网的本质缺乏了解,对核心技术不求甚解,依然用落后的方式使用先进的技术。”吴建平说。

致力于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测试和研究的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也谈到,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下一代互联网试验和应用的国家,在技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遗憾的是,后期推进过程却明显乏力,其核心原因在于产业认识不足,很多机构既没有认识到部署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性,又没有认识到紧迫性。”刘东说。

产业助推是动力 核心技术是根本

“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当前,推进全面部署IPv6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但仍需避免重蹈覆辙。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下一代互联网要避免盲目乐观,当前我国IPv6发展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实现IPv6大规模商用,还需相关产业的带动以及核心技术的创新。

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历程来看,IPv6完全取代IPv4仍存在许多现实阻力,相关产业动力不足是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通过对行业的长期观察,吴建平发现,短期看来,从IPv4转换到IPv6,一方面会给互联网企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会给电信网络等行业带来冲击。吴建平透露,互联网内容的提供者缺乏使用新技术的动力,用户使用了IPv6也看不到什么内容;运营商对互联网存在抵触情绪,对研发4G、5G的热情度远远高于IPv6。

“政策层面的支持,只是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的催化剂,而IPv6大规模商用则要依靠市场需求推动。”刘东谈到,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是关乎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政策推动,更需要产业与市场驱动。只有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公司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动”起来,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垂直行业应用部署、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等方面展开综合推进,才有可能实现快速部署。刘东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激发产业主动性。”

记者调查了解到,短期来看从IPv4转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可能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只有从互联网体系结构上做出根本调整,才能给互联网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内生动力。因此,核心技术的创新尤其不能忽视。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像计算机系统中的CPU和计算机软件中的操作系统一样关键,一旦核心技术出问题,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吴建平指出,尽管互联网应用搞得风生水起,但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比较薄弱。

应有与下一代互联网匹配的治理模式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将大大提升网络的容量和速度,信息传播效率将更高,同时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但技术的使用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给现实社会带来风险。”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表达了她对下一代互联网的隐忧。

“过去,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帮助人们连接外部世界。现在,互联网本身就是社会,已经深深嵌套在生活中。”田丽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颠覆性不仅是个人看得见的行为和看不见的思想,还有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秩序,因此互联网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应包含治理创新。”

网络空间正在塑造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在将一个个分散的个体连接起来,人们的前途和命运都置于共同体之中。而当前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将社会因素纳入其中,存在着治理思维简单、治理模式单一的问题,布局下一代互联网还应重视治理模式的创新。

田丽认为,一般而言互联网治理至少应包括四个维度:一是互联网资源如何分配,二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如何布局,三是互联网如何有序发挥作用,最后是互联网如何管理好。“然而,当前我们的互联网治理往往停留在最后这一点,即对互联网的规制和监管。”田丽谈到,当前互联网的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对于互联网行为的规制不明晰、底线不明确,管理存在滞后性。

“下一代互联网时代,应该有一套与之匹配的治理模式。”田丽表示,未来互联网与传统社会深度交融是大趋势,互联网治理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技术的管理上,而应是全方位的社会治理。

田丽表示,治理与发展并重,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新阶段,只有深入分析研判,提前预测风险,在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安全问题,才能让下一代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让全球网民共享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成果,在网络空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章来源:www.9191yun.com